共计 95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1955年,胡适张爱玲相逢纽约,张爱玲终于得以第一次见到胡适。也是那一年,我母亲来到这个世界。那年深秋,胡适就在纽约自家公寓的客厅里见到了这个不凡的女子,她与一位名叫炎樱的女友同来。胡适没有料到张爱玲的寡言多思,她天然的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贵气质,反倒那个炎樱,甚是活泼,胡适与江冬秀都很喜欢她,竟至于聊得很开心。
这应该不是什麽“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滥调。两个旁人眼中的人间偶像,此时此地,羁留其间,最简单的见面,却也是最真挚的温情。
对张爱玲来说,纽约仍然是她企图向全世界宣告才华的世俗目标,而对胡适来讲,它却未尝不是一座精神上的孤岛。当上帝刚刚放手,他们就都那麽迫不及待地逃离了这座既充满自由又充满欲望的城市。
在离开纽约港的一瞬,不知是否会会心地想起那镌刻在自由女神像上的诗句:欢迎你/那些疲乏了的和贫困的/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衆/那熙熙攘攘的被遗弃了的/可怜的人们。
有点扯远了。
再一次,看了一遍《这就是纽约》E.B.怀特的随笔。2001年,经历了9.11之后的美国人再度翻开了这本书,发现五十三年前他们根本没有读懂这些铅灰色的预言:“纽约最微妙的变化,人人嘴上不讲,但人人心里明白。这座城市,在它漫长历史上,第一次有了毁灭的可能。只须一小队形同人字雁群的飞机,旋即就能终结曼哈顿岛的狂想,让它的塔楼燃起大火,摧毁桥梁,将地下通道变成毒气室,将数百万人化爲灰烬。死灭的暗示是当下纽约生活的一部分:头顶喷气式飞机呼啸而过,报刊上的头条新闻时时传递噩耗。”
很抱歉,以这种灰色的文字对纽约的阐述。记忆犹薪的还是9.11的及时画面,那个时候在广州,也算是背井离乡吧。
纽约的居民都是些外来客,离乡背井,进入城市,寻求庇护,寻求施展,或寻求一些可大可小的目标。纽约也是艺术、商业、体育、宗教、娱乐和金融荟萃之地,在这麽一个浓缩的竞技场上,挤满了角斗士、布道者、企业家、演员、证券商和买卖人。
如同海员需要罗盘,身陷大都市的我们需要面对这些问题,但倘若当真纠缠其中,大部分人都将崩溃,所幸,还有一个小小的居所,可以抚慰忙碌的心灵。
当这个小小的居所也被剥夺的时候,心就慌了。它无比复杂,如同每天闪过脑海的千百个念头,却也绝对真实且不可逃避,让人在烦恼中忧伤,在忧伤中找寻出路。
相关嬝炕G 纽约热门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