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国家公园

美国文化

53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55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还有一个感受是尊重残障人士
       

北京城市建设过程中很注意针对残疾人的设施建设,例如盲道,地铁站内供轮椅上下楼的扶梯扶手等等,但是基本上平常很少见到残疾人使用,让人看上去这些设施更象是一种炫耀的摆设,有的最后都被其它用途挤占了,有的索性就不开放使用(例如亚运村国际会议中心与奥体北门之间横过北四环路的过街天桥,由于鸟巢近在咫尺,当初建设这个天桥时特意安装了电梯以方便将来观看比赛的残疾人乘轮椅使用。但是直到奥运会开始和结束,也没见这部电梯开放过。到美国后感觉残疾人怎么这幺多啊?!但是同时,也能感觉到对残障人士的保障设施确实到位。首先,所有的商场、超市、大Mall停车场中最方便、最黄金的位置,都是留给残疾人车辆的(在美国可以按需要定制适合各类残疾人开的汽车,轮椅是可以直接上下车的,而不需要外人帮助),车位旁有明显的轮椅标志,普通人如果占用这些位置,罚款罚死你!其次,所有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到博物馆、公园,小到一家小小的路边餐馆,里面的卫生间一定有残疾人用的(更宽敞、有扶手),这一点让人比较佩服,在北京除了机场和高档饭店,几乎看不到残疾人专用卫生间。当然,没有残疾人在场,且另一个卫生间有人的时候,普通人也是可以使用这些卫生间的。在地铁里,每节车厢都有残疾人专座,普通人很少占用。
       

这些公共设施还不算稀奇,很多会议、典礼、博物馆讲解上,都会配真人手语翻译或视频,随时让在场的人们看到,不会预先统计现场是否有聋哑人,也不会为聋哑人单独开辟区域,而是完全和大家一样,只不过把这些为特殊人群的服务作为常态摆在那里,你看不看是自己的事。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残疾人最大限度地与普通人生活质量一样,既尊重他们隐私又照顾其特殊需要。
       

初到美国时,很纳闷怎么在公共场所会碰到如此多的残疾人?难道美国残疾人比中国多么?到即将回国的时候,突然恍然大悟,之所以在美国看到这幺多残疾人,是因为他们毫无顾虑地像普通人一样地外出购物、看展览、看电影、去餐馆用餐、打球、游泳,而我们国家残疾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一点儿也不少,但是大街上看不到他们,是因为如果没有正常人陪伴,外出对他们来说太困难,简直不可想象,无法享受像普通人一样地生活,只好宅在家里。


母亲如何带小孩


这一则内容虽简单,但也发人深省。


与我们国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共同带一个独生子(有时还外加一个保姆)不同,美国人带小孩全靠自己,个别情况祖辈可以适当帮忙,或者临时请人照看,否则孩子的爸爸妈妈(主要是妈妈)都是自己带。


在商场、超市、餐厅里、旅游景区,伴随着喧闹的音乐和熙熙攘攘的客流,常常看到母亲推着婴儿车,婴儿已经熟睡,或醒着东张西望,而妈妈在一旁专心购物或用餐,一点也不在意。甚至常有推着双座婴儿车的父母,有时父亲看孩子,母亲去购物,有时母亲看孩子,父亲去买东西。随之配套的便利条件是,所有公共场所的卫生间都会配有给婴儿换尿布用的折叠格板,平常是立在墙上的,需要时翻倒放平,就可以用了。大一点的孩子在超市里来回窜跑,大家都习以为常,带很小的婴儿乘飞机也大有人在,几乎每次乘机都见到,可见对美国的父母来说,请保姆的费用太昂贵,自己带孩子是平常事,自己该干啥干啥。注意,开车带小孩一定要有儿童座椅,否则是违法的。前几天听1039交通台,居然有个私家车主让自己的儿子站在驾驶座他的前面,手扶方向盘开车。表面上是爱孩子,实际上这种行为背后的危险性真让人揪心。对于交通法律的遵守,美国人是不折不扣的。这一点,我们还需要好好借鉴。


常说外国人孩子摔倒了父母不会去扶,这种现象确实很平常。遇到公共场所孩子哭闹,父母会马上低声教育他(她),给他们讲道理。从没见到父母当众打孩子、或大声呵斥孩子,也极少见到在地上打滚耍赖的小孩。

 

相关阅读: 美国热门旅游线路


正文完
点击添加福利官
$200 出行大礼包
post-qrcode
新西兰早鸟优惠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3-11-07上传,共计1557字。
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