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70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记得那个时候在瑞士,跟着我的瑞士朋友一路开车到达日内瓦,没有目的地闲逛。经过一幢建筑,觉得眼熟,问他,这是哪里。他想了想,说,不认识。我说,怎么看着这幺熟呢。折返,下车细看,恍然,那是WTO总部,莞尔,是很多次编辑新闻的时候用到过的画面,突然身临其境,肃然起敬。朋友问门卫,可否进入参观。答曰,需要预约。于是只得放弃,心生向往地合影,恋恋不舍地离开。
于是,在纽约,华尔街成为一个地标,纽交所在我的google map上不是一个戳着红色小气球图钉的区域,而是一个我必须去往的目的地。主修生物遗传工程的姐姐说,911之后可能这里也需要预约登记才能进入。她说,你为什么对这个这幺好奇呢?即便她生活多年也从未前往,她说华尔街其实只是一条小小短短不起眼的马路,今天的华尔街也不再是从前般的风光。可是于我来说,这里却是心里感觉最熟悉的地方。
既然登记预约需要时间审核,所以就放弃了进入的想法,周末前往,搭乘地铁。在上海,一直是不喜地铁的孩子,很多时候规避乘坐。母亲一直喜欢听广播《淳子咖啡屋》,节目的宣传广告说:“……在纽约地铁听灵魂乐,……在上海地铁听什么音乐,什么也不听,就听旁边的上海人说,侬明朝有空伐,我请侬切咖啡。”一直觉得这个广告很是矫情,可是纽约地铁的文化却很是令人向往。可是我的少数几次经历没有运气好到体会纽约地铁的百年文化。
错综复杂的路线,我拿着免费的交通地图,研究着坐几号线路,往上城还是下城的方向,哪里转换,又是几号线路,去往那里。月台很破烂,天花板肮脏到溃烂,白色灯光显得有些昏暗,没有空调,汗流浃背,纽约的地下很不光鲜。可是想想人家百年之前已经如此,任何评论已是枉然。地铁一律2元票价,买多次联票或者多日不计次联票有很大优惠的幅度,相比我们这里的地铁便宜很多。也有类似大站车的快线,只要熟悉了,肯定非常方便。有些小站没有什么大厅,走过月台就是出口,出门的转动栏杆如同铁门,我不知道如果人潮涌动的时候得花多少时间才能从这逼仄的地下爬上台阶见到天日,穿过闸门,宛若出狱。
走到华尔街之前,经过世贸遗址。我伫立在工地围栏之外,仰望天空,我无法估量这双子楼曾经的高度该遮蔽住多少天日。工地不是很大,我觉得这幺块地方似乎无法承受住如此的高度,可是这里是纽约,高楼是一种普遍。广告牌上画着2012年即将落成的新楼,可是这里永远是美国人的伤疤,那些尚未拆除干净的地基,星条旗飘扬,后面的大厦上高高挂着父亲节快乐的大张横幅 ,很是动人。
“我们永远不会遗忘,2001年9月11日”,纪念墙上镌刻着救死扶伤的消防员的壁画,美国海军一艘明年下水的军舰上采用了一部分原世贸大楼的钢材,以此纪念那些为了拯救他人而献出生命的英雄,希望把他们的精神,他们所展现的美国精神带往五湖四海。
在中央车站,有一面美国国旗上的每一条红色条杠中镌刻满白色的名字,都是这些英雄的名字,裱好了挂在那里,是国家对国人的尊重。所有买到的明信片,所有买回来的图片碟和dvd中,不再有世贸双子塔的影子,美国人把所有影像抹除,似乎它从未存在。我知道我永远无法体会911对美国人的创伤,因为这无法类比,可是我不知道美国人如此脆弱,脆弱到无法再回顾当时霸气十足的双子塔。
无论如何,empire state building听着总有旧时贵族的味道,即便它今天又重新成为纽约的至高点,仍然让人叹息于这种伤感的回归,总有些美人迟暮,却又遭遇白发送黑发的惨烈。
好了,终于走到华尔街,其实看着有点像上海的一条弄堂,也不尽然,比弄堂宽,但是也算不上马路的样子。取个局部大气十足,看个全景的确让人感慨万千。美国的历史vs人类的历史!不足1英里,宽不过10米的华尔街vs全球经济!据说,早在纽约还被称为新阿姆斯特丹的时候,这里曾经筑过一道防卫墙。后来英国人赶走了荷兰人,拆墙建街,因而得名。
坐落于这条街上的联邦厅曾是美国第一届国会的所在地,首任总统华盛顿就是在这里宣誓就职的,如今大门前耸立着华盛顿像,注视着与他垂直相望的纽约证券交易所。
1792年5月17日。这一天,24个在街头买卖股票的经纪人聚集在华尔街68号前的一棵梧桐树下,开始讨论起有价证券交易的条件和规则。讨论的结果就是举世闻名的《梧桐树协议》,英语称之为Button wood Agreement。协议行文十分简短和明了,以下是《梧桐树协议》的原文:"We the subscribers, brokers for the purchase and sale of public stock do hereby solemnly promise and pledge ourselves to each other, that we will not buy or sell from this day on for any persons whatsoever any kind of public stock at a less rate than one-quarter percent commission on the specie value of, and that we will give preference to each other in our negotiations." In Testimony where of we have set our hands this 17th day of May at NewYork,1792.
这是一份被称之为包括一切的简短协议,只表达了三个交易守则的合同:第一,只与在梧桐树协议上签字的经纪人进行有价证券的交易。第二,收取不少于交易额25%的手续费。第三,在交易中互惠互利。于是,这24位在协议上签了字的经纪人组成了一个独立的、享有交易特权的有价证券交易联盟。这就是后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雏形,1792年5月17日这一天也因此而成为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诞生日。问一起去的美国朋友知道这课梧桐树吗?他说,不知道。于是查资料,上面说:华尔街68号前的那颗梧桐树于1865年6月21日在闪电和雷鸣中被狂风夹着暴雨所击倒。
而华尔街的铜牛原来并不在纽交所门口。各地游客争相合影,我摸着牛角,不知道是否能获得好运气。结局是,回到上海,发现A股大跌,中国股市成为跌幅最大的股市,美国之行莫明增加了大成本,心痛不已。看来,牛,不摸也罢。
Sine 《暴走曼哈顿(三)——世贸大厦与华尔街》
相关阅读: 纽约热门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