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96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美国文化
美国人
美国人的饮食结构绝对是有问题的,估计是吃了太多了甜的东西(就连饼干都甜得要命,让我吃不下去),再加上黄油奶油的,所以出现了太多的大胖子,那个胖啊是我在国内没有见过的。不知道这幺发达的国家怎么解决不了这个日常问题。
美国人的友好不知道是出于礼貌还是真正地出于热情,但还是让我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有几次我们停下来研究地图,就有人走过来问:CAN I HELP YOU?
美国有各色人种,最多的感觉是黑人、印度人和中国人。我们住过的几个宾馆都是印度人开的,我们吃过的很多饭店都是中国人开的。
美国开放的文化是令人称道的,本来我以为200年的历史会有什么文化呢,可是人家百老汇的歌剧已经走向世界,但实际10年前花上千元看过的一部好象叫阿依达的歌剧并没有给我任何感觉,直到这次去美国前看了在中国演出的梦工场的“怪物史瑞克”,我震憾了,虽然听不懂歌词,但剧情故事的串联和优美动听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我,我确定,美国是有文化的,而且决不比我们5000年的差。在美国地铁里很多次见过卖艺者,不分年龄,不分种族,但好象黑人为多,有一次是三色人种的混合,那种表演,我觉得都可以上中国达人秀了,那个舞技呀,真是高,看得我不想走。过路者平静地驻足或走过,驻足者会给些小钱。
语言
语言问题远没有别人传说中的那么严重,记得曾经听几个人说过中国人说的英语老外根本听不懂,还有人说一个中国访问学者根本无法开口交流只能用笔。以我这种扔了二十年的东北式英语,只要不是说错单词,没一句老外听不懂。而且基本的问路,吃,住什么的都没有问题,但点菜是有问题的,那一大长串的菜单根本不认识是什么东西,只好跟对方说我没想法,你推荐吧,几次都这样。后来就抓住了几个关键的词汇,BEEF、CHICKEN和FISH,实际上那一大长串的菜单也无非就是这三个主要的东西,其他全是配料,只是写着让你觉得很丰富而已。不过老外的东西不像中国,肉是肉,面是面的,他总是要不把肉放在面上,要不给你夹在面包里,我有时只好说,我不要BREAD,ONLY MEAT,不过,真的没有,只有炸鸡翅和牛肉球基本满足这个要求,我一直想找一片片的牛排,没能找到,一般都是把牛肉剁碎再做成什么。
语言其实也是个大问题,除去基本的一些语句之外,根本无法与人交流,旅途中遇到很多国家的很多人,大家见面微笑或者打招呼,可惜无法深入,甚是遗憾。仅仅勉强交流过的是一位来自阿根廷的82岁的老太太,与85岁的同伴一起出游,与我们同乘一班飞机要去前苏联解体后的一个国家,说已经去中国两次了,她与同伴说西班牙语,也能说流利的英语。说自己以前是个医生,SAVE了一些钱,我问她退休工资有多少,她没有正面回答,只说不同的人不同,也许是国外忌讳谈这个吧。我当时想一个医生就能存那么多钱用于世界旅游,真是比我们国人强多了,阿根廷到底有多富呢,感觉应该不比中国强吧。不过也听别人说起过很多听起来GDP不如中国的国家其实生活起来很富足,在国外见到一张报纸说是去年年平均消费水平全球中国倒数第一,我不懂经济,不知道是真的吗,但是我能感觉到报纸上同样说到中国的GDP房产至少占10%是有问题的,这个判断的真实。对于在上海多年我到现在还在租房子住,朋友说我是另类,我的想法是那些砖头不值500万,当我判断了一千次下跌,可当我等来的是一年一年的疯涨,我的感觉是中国人疯了,中国不正常了,因而我反而更平静了,当媒体时而爆出某官员被搜出有9套房产证之类,我更坚信自己的判断了,难道这正常吗?想起在加拿大千岛湖遇到的一个广东中餐馆老板,说20年前我们出来时中国只有300元工资,而加拿大是2000元,现在中国已经5000元了,加拿大还是2000元。他的意思是说中国发展了,生活得好了。但我想的是会不会是中国通货膨胀得太厉害了,而加拿大没有呢。曾经与我已经是华师大中文系教授的朋友探讨过这个问题,我说我们的生活确实变好了,说明确实是发展了前进了,她说发展是必然的,任何国家都会。她的意思是不能纵向比较,而只能横向,那么我们要比较的是不是我们跟美国的差距是越来越小还是越来越大,这应该是对的。20年前当我到上海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时买块光明牌雪糕是5毛钱,现在是3元钱,10年前我买的房子是2200元一个平方,今天那里是3万元。我蒙特利尔的朋友在离市区30公里的一个花园般的据她说都是中产阶级住的西岛上买的占地500平米的永久产权的三层楼的别墅是40万加币,相当于250万人民币,我想上海郊区如青浦、松江等也都超过30公里距离了吧,这个价格能买到什么?估计是一个两室一厅的70年使用权的房子吧。我们中文系的同学有的已经转行做了经济报纸的主编,可是这种经济学的问题我觉得他也未能给我解释明白。
相关阅读: 美国全景热门旅游线路
相关阅读: 加拿大全景热门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