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301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8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同居而生”是大多数海外留学生选择的居住方式。不要误会,这里说的“同居”,是指同性同居,也就是男和男、女和女的组合。
此种生活方式不仅缓解了留学生在海外的思乡寂寞之情,也能使彼此在生活上有个照应。更重要的,是它的确惠而不费―――由两个或是多个人一起分摊较为昂贵的房租和杂费,这一点,对于处处节省的留学生来说确实是很重要的。
然而,事物的利弊总是共存的。共享一个生活空间难免会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没有相互间的忍让、迁就,“和平共处”也就成了空中楼阁。以下几例便是笔者最近做的几次采访的真实记录。
小雨:一甩手把对方的闹钟扔到了窗户外头
小雨和小于本来互不相识,完全是因为找房子才成了朋友。她俩年龄相近,名字相似,当她们在共同登记的房屋中介看到一套地理位置、居住条件和价格都不错的房子的时候,两个人立刻就决定“同居”了。这样一来,分摊到她们每个人头上的房租每个月才200欧元出头,比一个人单独租房划算多了。于是,和房东谈妥后,不到一个星期,她们就把各自的细软搬到了新家。
在最初同居的日子里,大家还算和睦。可渐渐的,矛盾就显现出来了:她俩本来是分开做饭,各用各的“家伙”。可小雨从来都只买小瓶装的油盐酱醋,每次自然用得很快,她却总在星期一好似不经意地对小于说,“坏了,周末忘记买调料了,借你的用用吧!”开始时小于没有在意,但当这种借调料以及其他借菜、借米的“偶然”变得越来越频繁时,她终于明白小雨的这种小算计了。小于当然很不高兴:都知道国外物价高,从中国来的吃食更是贵上加贵。这种三天两头的借法无异于花别人的钱吃饭嘛!
而小雨这头呢,也憋着一肚子的火:上午课多的小于经常把闹钟上在7点正,而小雨的课大都集中在下午,她习惯于早上睡懒觉,小于的闹钟天天“叫早”让她很头疼。她和对方说了两三次,得到的回答却是“早起早睡身体好”。终于有一天,小雨受不了了,趁小于不在家,她一甩手把对方的闹钟扔到了窗户外头。巧的是,回家取东西的小于在楼底下“目击”了全过程。两人倒也干脆,从和房东解除合同到搬出住所,总共只用了3天。因为没有提前和房东打招呼,两人各自多付了大半个月的房租,不过她们也顾不得了―――尽快搬走要紧。
新一代留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大多数。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以后,“谦让”这项中国人公认的美德在他们身上还保留了多少呢?如何相处似乎成了这些学生海外生活中最需要补习的一课。
盛涛:回家时看到了大家铁青的脸
不夸张地说,盛涛是被同屋“赶”出来的。
和盛涛住在同一套单元房里的5个哥们都是一个中介办出来的。为了便于管理,中介公司把他们安排在一起住。因为出国前没有学过法语,所以盛涛他们必须在语言学校里从ABC开始学起。刚开始的时候,大家的学习劲头都很大,一来为进入大学打基础,二来,不学好法语,他们连上街买东西都成问题。这样同居一处相互切磋,大家倒也进步得蛮快。
大半年过去了,当日常生活用语已经说得滚瓜烂熟的时候,盛涛渐渐就有些松懈。他可说是这些留学生中的异数:就读于名牌大学计算机系的他,一毕业工资便拿到了8000元。他出国纯粹是为了“开开眼”,按他的话说就是“看一看资本主义的灯红酒绿,顺便在巴黎公社墙前瞻仰一番”。其实,他来法国就是为了学法语。出国前不久,他的一位会说点法语的同事,被临时借调到一家法国公司工作,后来因为技术过硬,就留在了那家公司,月薪也翻了盛涛两倍。他告诉盛涛,公司过一两年会扩招计算机人员,待遇和他一样,但要会说基本的法语,以便于和老板交流。本着“出国学得快”的原则,盛涛开始了他的法兰西之行。
现在,学了8个月的法语,日常用语早就掌握了,盛涛却发现凭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和能力,完全可以在法国找到待遇更好的工作,于是他不准备回国了。但他又没了心思学习,便开始一盘盘从中国城租港台录像带回来看,没事儿还老叫同住的小兄弟喝酒打牌。时间久了,大家都反映上课老打盹,回家经常被盛涛“骚扰”叫去“出大地”。于是乎,大家一致请求盛涛别继续下去了,要是实在不行,还是请他另觅知音去同住吧。但盛涛说他舍不得兄弟们啊!再说,他知道小兄弟们不舍得花钱,他愿意出钱租带子给大家解闷。于是,“歌舞升平”的日子又持续了一个多月。终于有一天,盛涛回家时看到了大家铁青的脸,他知趣地开始找房了。搬家那天,5个同屋握着他的手说“什么时候想清静了再回来,不然的话,还是算了”。
选择“同屋”要从多方面考虑,年龄、人品、物质条件、生活经历、学习目的等等方面的差异都不应该被忽视,否则,情谊再深也不适合同居一处。
李间说:他一定是全巴黎最好的房客
与同来的留学生相比,李间幸运多了,因为他有房,不是租的。这使他不仅省了房租,还能用这套房子挣钱。
李间倒不是因为多有钱能买得起房,而是他的叔父早年来法国留学后来便在巴黎扎了根:养妻生子、买屋置业。不过李间来法国前两个月,他叔父决定临时到瑞士工作半年,全家都过去。于是,他们在法国的房子就暂时让李间住着,直到他适应了异国的环境,也顺便帮着叔父看管房子。
李间是个聪明人,这一点尤其表现在经商上面。看着叔父家另外两间大屋都空着,他便动了出租的念头。不过他刚来,不敢租给不认识的人,正好同学中有人找房,大家便一拍即合了。入住前,他再三强调要爱护房间和公共设施,两个同学都拍着胸脯答应了。
三个人由于同学的关系,成天一起上下学,一起复习功课。这对于专业的学习真是大有好处。不过,生活上就没那么简单了。三个大小伙子在出国前都是不干活的主儿,现在一切都得自己来,就难免有些手忙脚乱了。
其中一位做饭只会爆炒,做什么菜都像从油里捞出来的。他的菜倒是“有味儿”了,李间叔父家的小厨房不几天就被熏得全非了面目,三间屋子也成天烟雾缭绕。李间也不好说他,人家就会这一招儿,难道你能不叫人做饭?再说了,人家还三天两头请你品尝一下手艺呢!到今天,你不都还念念不忘那道“葱爆羊肉”吗?
再说那另一位,他以前在家过惯了优越生活,到法国后好像还没有意识到环境的变化。住在人家家里,却经常是上完厕所不关灯,洗完衣服忘关水。这样一来,无形中其他两个人就得额外分担他造成的多余支出,时间久了,自然颇有微词。不过,这位同学每次意识到自己的大意后,都后悔得不得了,一个劲儿地要多交水电费。于是李间他们不好意思了:人家又不是故意的。再说了,男人间这幺斤斤计较,未必太没有风度了吧。
就这样,李间只得经常给两位“擦0”:不仅给厨房新添了个大功率的油烟机,还当上了义务监督员―――不论谁上完厕所,洗好了衣服,他都去查查有没有关好水和电。这样一来,李间这个房东当得很辛苦,而对方却渐渐对他的种种作为全盘接受,视作了理所应当。好在几个月后叔父一家回到了法国,李间的“苦难”到了头。不久,他找到一个一居室搬了出去,也成了一位租房客。他说他一定是全巴黎最好的房客,因为他太知道当房东的感受了。
“同居”生活需要彼此间谦让,照顾到他人的感受。同时,太多地顾及面子、不指出和纠正问题也会使对方忽略你的感受。
老留学生曾形容出国留学是一部“辛酸史”。今天的新留学生们大都有殷实的家底作支撑,生活上不至于过得艰苦。可大量的独生子女留学,也造成了很多新问题的产生。选择好共同居住的伙伴已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
相关阅读: 美国热门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