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黑色星期五

住在纽约(二)

55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34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大学附近没中国超市,直到一位华人老板开车到宿舍卖菜和食物后,我才开始品尝到久违的东方食品。该老板哈佛毕业,因专业不好找工,改行做生意。当他周五晚上来到宿舍区时,很多亚裔学生排队购物,蔬菜、食物种类不少。

    
1996年在结束研究工作后,我搬进了纽约市内。新地址位于-Leavitt街35——13号,这是一栋陈旧House。我租的是间二楼朝西的大房,这里条件不太好,冬冷夏热。房内除一张床,只有挂衣服的简易壁柜和窄条桌,月租金180美元。那时我已申请绿卡,等待移民局审批。在此居住时,我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打工岁月。

    
我是1997年春季搬到-45——15 Colden公寓楼的。这次搬家是我在美首次住进国内熟悉的高层建筑,不同在于美国楼房有电梯,上下方便,对老人有利,同时统一供应暖气。我搬入的5楼S套房为两室一厅,主人住一室一厅,我花250美元租下一卧房。这里设施基本与前面一样,有床、床头柜、书桌、五斗柜,只是质量要好许多。房东是一对大陆和台湾结合的夫妇,很友善。不久以后,我在此地获得了移民局寄来的工卡。

    
当年秋季,我搬入Kissena大道46——40号。那时我已有了一份相对稳定和正式的工作。新房主人是位台湾学生,她在圣约翰大学读法律,父母住在美西,由她负责房物管理。因美国规定地下室不能出租,她便自己住那里。我租的一楼由客厅改建而成,房子挺大,月租金280美元,但房内设施必须全部自筹。搬进新住址不久,我收到移民局绿卡申请批准函。后来也是在此地,我收到了移民局寄的正式绿卡,并通过全国统考获得了医生资格证书。

    
因我申请的是全家移民,在拿到绿卡后,妻儿也得到批准,并于1999年4月获得签证。得知消息,我开始寻找新的住处。那段时间,朋友开车带我看过很多房子,但都不尽人意。

    
纽约外来人口众多,小家庭房屋尤其紧俏。有时好区、好价位住房,上午登出广告,下午电话时已被人定下,租一套价廉物美的住处远非想象得那么简单。直到妻儿5月来美,我仍未找到住房。这时只好与房东商量,暂时先在我那间单人房过渡。好在房子较大,加上天气暖和,地毯铺上床单也可睡觉。就这样凑合着渡过了全家在美的团圆之夜。

    
我们一家团聚后,也未间断找房。后来也开车看过些地方,但也多不满意。直到6月中下旬某天,妻子从一份华文报纸上看到一则新广告。该房位于Woodhaven 86街86——06号,由门厅、客厅、卧房和饭厅组成,约40平米,加独立卫浴。厨房与隔壁共享,月租金650美元,这在纽约算便宜的。加上这里近绿树成荫的森林公园和商业街,紧挨儿子就读的学校。看过后我们马上租了下来。与上家一样,房东不提供设施。于是我们通过“Yard Sale ”,购买了所需家具和物品。


搬入新地址后,许多朋友和亲戚应邀来访。在这里居住时,儿子考上了纽约重点高中;我拿到执照,做了医生。同时还经历了其它一些难忘事件,如2001年9月9·11、11月在住处附近发生的美州航空公司坠机事件等。

    
我们在此地住了3年多,后来因为房东卖房,我们又搬到位于Ozone Park的一家私人House住了两个月。直到2002年底购买了自己的房屋后,才正式结束居住上的“颠沛流离”,那时我已在美渡过了大约十年的时光。

相关阅读: 美国热门旅游线路

正文完
点击添加福利官
$200 出行大礼包
post-qrcode
澳新春日漫步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12-09-18上传,共计1347字。
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