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592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第三章 发现新大陆
刚刚还停留在对冰岛的眷恋:任由白茫茫的云覆盖着,倒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许多冰,甚至还会偶尔露出山地的影子,Rey?彩虹的顶点,曾是Ki javiknes Ridge,我用自己的眼神亲吻了这一片飞过的大陆——格陵兰,我爱你!——这可是从小学就仰望着的名字吧?黄怒波要买的是这儿吗?至于吗?咋就不让买了?!还疑惑着,转瞬就只是超越了哥伦布的淡定了。
从云层中透望着冰盖的大陆,更希望有一天去到北极、南极吧,远端那象海市蜃楼一样的白陆,我已经按捺不住,拿相机已经等不及了,索性开了手机开始偷拍——顾不上机舱昏暗只管打开眩窗,让瞬间就穿透的光芒刺穿进身畔的滞浊——我开始近乎贪婪地张望这片近乎原始的最北的北陆,还有,那是漂浮的冰山吗?太神奇了!
这窗上的冰棱,不知从什�时候起,就一直伴随着我们,直到最终的美国;她已然是溶在这里的一幅作品:雪花般的触角,一枝枝地绽放着。那浅滩之上浮游的雪,是有一些人工的痕迹吗?——这是我的第一印象:这里象是纯粹的大自然,但她又唯美得好象是人工的作品,这种状态,代表了这里的生活,一切的简单吗?
说她没有人烟?不,这分明是艺术家的随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此时此刻叹为观止的这份美凝。但有时,你又会迷茫——这一斑一斓的色彩,怎又能够是人类可以用调色板创造出来的!
飞程之中,从冰岛,到格陵兰,再到已是陆上的加拿大,北美,我来了!象哥伦布吗?本没有经过他那般惊涛骇浪的,但,读处,这旅程,是一种可以久久回味的生命。
已在美国之上了吧?这一路之上,云杉各异、确又不同:伊拉克的云,是那种贫瘠;加拿大的云,是读出荒芜的心情;而此刻美国的云不知怎地就会读出一种自由。是种精神?是一贯的一种洗礼影响?
记得自己曾有感写下过一篇《关于美国的思考》, 是从一部战争的影片中读到的:
“硝烟中,撤退的队伍与儿童一起跑着,那些从小就浸染在战火的孩子们,他们的童年,习惯了这样的世界,他们可以把坠毁的直升机残骸当成自己最好的游乐园,站在已经无力挺起的螺旋桨上蹦跳,用一只真正的AK47做自己真心的宠物。”——他们用这种表达着他们对生活的一种解读。
“美国大兵们,他们会在枪声的空隙中,“忙里偷闲”地给自己慢条斯理地煮一杯研磨咖啡,也或与战友一起分享。战争,已经是他们生活中的平常。”是从这些个片段中感受的往往吧?美国是在用这种艺术的影片传达着什�吗?他们的文化观?还是另一种无可名喻的文化渗透?我甚至开始怀疑他们的动机了。
虽然,从辅一落地起,一直到回国离开,我似乎就并不喜欢美国。是因为美国音乐的远?是因为美国黑人的众?不知道。只是在随后的日子中,读出一次一次的自由,但,这似乎并不是我想要的那种生活。
卡塔尔航空,刚刚送来的蛋糕真的不错!这最后的午嚏A让我一次次回望,已是半程的环游以及捕获的一祯祯心得。
从发现新大陆,从钟情那一刻的发现那里的纯粹,而之后,并没有更多的欣喜或是眷顾,不象当年的哥伦布——他是因为授命而来的吧?一种成央H一种成就?而我则不然。或许,是因为这里本不属于自己——自己,只是一个勿勿的过客罢。
第四章 美国,我来了
“T—Molile—310260(GSM)”、“AT&T—310410(GSM)”,当中国移动贴心地发来让你选择网络的短信,还曾经一股子暖流涌上心头,身在异国他乡有“熟人”真好。可随后的多少天,几乎无时不刻不是“沉浸”在这种“注册——选网络——注册……”的反复当中。最后只能可怜地依靠仅有的wifi用飞信、微信进行联络……哎,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杯催啊!是因为人家用“三级岛链”那种方法围追堵截俺们的“国防”导弹吗?,还是人家在封杀咱中国移动的TD??没地位啊!其实要不你就来个不建议在美国使用10086,推荐的这两个据说是美国的小网,还属于2G的,你们不是一直标榜自己率先4G了吗?反正是用不成手机。你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手机只用来当手表使用。早知道带个中国电信的CDMA来试试了。哎!
排队、入关、与那个黑人边警搭讪几句,没有想象的威武——都没有那种原始县衙的正规,反正没做什五�备或是说没等准备什丑A就已经牢牢站在了美国真正的土地上。虽然之前不停地一张一张填错入境卡,但当趴在桌上从那一隔子中看见熟悉的中文表格时,伴随着长出一口气,就这�轻而易举地“突破了美军防线”……
2012年7月15日7:30的早上,就这云踯�华盛顿了??出发时还是咱北京的7月15日,难道美国过的是咱的农历?只有这样才好解释都这中[了还是同一个时辰的问题吧?
当你坐着竖着大烟囱、可以升降的摆渡车,周遭象来到了孟买的公交(可能跟我选的航班有关吧),再看到那些个迎接自己的米国人——这些非常非常黝黑色的人们怎仇ㄛO一众的毛线头发?绒绒的,这�个大夏天不热吗?再甚至,出得机场在华盛顿打拼这样的大面包车,还是与不同大洲来的人拼车,简直象是坐的黑的士嘛!这就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而且,竟然在所谓的高速公路上堵车堵得莫名其妙……好不容易住到了还不错的酒店,想着附近走走,融入这个社会吧;可,街景?几乎都没有行人,是另一个大萧条的来临吗?(似乎这应该是18几几年的事?)这就是美国吗?
虽然我喜欢那街边人家门前随意张开的大大的“小”花的灿烂,那是一种不错的生活状态,但,我在微博上发了这样的一条:“一个普通的美国之家门前”、“这些鲜花绽开在华盛顿的街头,不知是不是她的形状让我想到了‘舍身取义’这个词”——真的,那会就是想的用这个词更恰当的。花很美、开得正当年,只是,就是想用这个词表达什丑]后来第二天才知道过几条街就是著名的白宫了)……
初到之印象,这些总是得总结总结的:先说美国人的特征吧:黑色居多甚至是超多,差不多都有一个硕大的臀部,大得难以置信。走路摇——不是张艺谋《金陵十三钗》那种“飘”摇,是好象很“拽”的那种。于是,我抓住一切机会,偷拍了几张这种“非典型美国体型”——有图有真相吧。此外,美国似乎更喜欢光头或那种短得不能再短的“贴”发,他们总统似乎就是这种发型,不知道他是不是象金正恩一样的引领着潮流。美国MM啊——没啥可总结的,说说鞋吧,似乎都是薄薄的鞋底(咱中国还停留在松糕鞋或是细高跟上),平得不能再平了,象是在表达着她们解放了,当家做主了什云满C
走着走着,去了肯尼迪艺术中心(虽然真的没啥感觉),选个羊皮纸的《独立宣言》、《肯尼迪就职演说》(不知道是不是中国制造的)留个纪念吧。随处都是那款招兵的老海报,那句脍炙中国人口的广告语:“We can do it.”——这是一种美国精神吗?可是,你说吧,遍览四下,这首都连个小高层都没有,他们能做什丑H都不给农民工机会,还能做什丑H!
再说一下袖珍的乔治华盛顿大学,我用了两分钟吧,横穿了校园,不知道这是不是主校区,感觉着象澳门大学。别的,还真没啥好说的。不过这也算到访了一个美国重要的组成部分吧(美国,在我印象里,几大元素代表了他的文化:博物馆——虽然他的历史也就那�两百年,大学以及雕像——名校林立,NBA球星与国家总统都出产在这里,有些不可思议,教堂——后文中会提到,但却是远没有中国的多!WHY??还有,把人家的清真寺和伊斯兰文化中心安在世贸新楼的边上,够狠!再者——66号公路……)。虽然没有赶上安德鲁斯空军基地每年的开放日,但他们的大国“先军政治”(还别说人家朝鲜),从军港维修基地到真正的航空母舰,也是他们文化的一部分吧——四处留情的美国大兵,是美国文化的代言人吗?
美国,我是来了,但你也让我陷入到无尽的思考之中。
第五章 白宫的偶遇
四星的Embassy Row Hotel?还是不错的一个酒店。一夜无眠,我是想说睡得很好的意思,也就是说,一夜没有不睡着的理由。呵呵,时差并没有是个问题,只是,没得看欧洲杯,翻来覆去地调啊调啊调的,好不容易调出来个足球台竟然是美国足球赛,哎……
这里的电视为什仇�没有中文的电视字幕?著名的翻译网站“人人”、“伊甸园”、“破烂熊”、“射手网”都去哪了?太不人权了吧?!我还沉浸在盗版的世界里,难怪他们还在来前警告过我:不要自己刻一个CD(当然歌是下载来的)在美国自驾时听——虽然这在国内是很FASHION的事,但,那可是版权的社会……
清晨,也是此行第一次要给小费了,我们是不是把一个床自己叠了只放一美元?哈哈哈!服务员不是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那个就好……再给你讹上就不好了,是吧,哈哈。
自助早�还不错,只是为了避免从小学时老师就说的“记流水帐”,这里就不一一而述了。出得门来,地铁竟然是空的,而且,空是空,根本用不到咱首都的那种“推人”的职业,但空的让人怵的慌,是因为美剧里一直都会发生Bruce Willis那种英雄主义力挽狂澜的故事吗?让我想想……
咱工作为先吧!“Summer Fancy Food Show”,你还别说,转这种展会,一得有良好的体魄,腿得壮实,二吧得胃好,这些个试尝试吃让人午弥萺都省了,交的注册费如果算试吃的话(相当于一天两顿自助嚏A按三天计算)还是很划算的哟!不错不错!头脑、胃收获是正数的,腿脚吧,收获是负数的,这就不大书特书了。
在华盛顿,美国式的博物馆林立,但在这我想更是看人——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人(也是其中的文化吧?)。这是一道文化的风情,我拍了很多的相片,也从中悟出拍人的一种真切:喷泉边含蓄的情侣、奔放的街头艺人、逍遥着的“腰围巨人”,以及很多很多在中国称为花朵而在美国是任意妄为着的孩子们:“散漫”睡在婴儿车中的小童、花季一样徜徉在博物馆的少年、不同肤色却自由自在行走着的他们以及她们……我于此也更想拍摄更多的人了。当然,还有那些自由地或停或跃的松鼠们。
国会山大厦,航天博物馆满屋满天的飞机们,印弟安、国家地理以及其他几大的博物馆们,(游人小憩泡脚的)二战、(给了我灵感的)越战、(家人奉上鲜花的)朝战、(军旗飘展的)海军广场,(那丹h人与他一起同坐的)林肯纪念堂——再往后是《谍影迷情》中的CIA总部吗?——看着,时不时就进入美剧的情节了,呵呵。方尖碑,就这样用走丈量美国首都,用眼神计算着国旗的杆子……
这里随处都有水喝——是那种按了冲上水来的龙头,那歪着头的样子,让我想起自己小学校园里,那些个水管,在自己曾经的课间,那些个漂白粉的味道……
走到这个韩战纪念广场,真人一样大小的泥雕很真实地奋斗在风雨中,却是不期而遇见一大堆来自于中国的游客,他一句话点醒了我:那人指着这些个塑像说:都是泥糊的,当然打不过我们了!哈哈哈!这让我一下子想到毛委员长曾经很精辟地说过:他们都是纸老虎!
似乎,小时候的旅游是为了转全,而现在,是在转兴趣吗?或是在转思考?中国快尴�垄断在广场周边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甚至会让我以为那是中国帮会的一种经营。不知道美国城管都去哪了?虽然的确是用他们比较廉价的热狗提供了一种便利,但总给人与这个大环境格格不入的印象。能从哪方面提升提升吗?
终于漫步到了白宫!这里算世界的决策中心吗?这个世界警察头子的家,全然一派祥和,那个屋顶上悠哉悠哉的人也不象是在监工着什丑C院子外,似乎是有些个动静不大的抗议的人们。可是吧,这儿的蚊子竟然在我的额头快捷地咬了一个大包!额的个天啦!这家伙会不会刚刚在里面叮了奥巴马?不会有什尹⑦a???
第六章 “自由”的费城
要前往费城了,发一条围脖吧:“CNN,有幸到访……不对不对,更正一下:路过”……可是,这发音“非个钓非”怎介H是骂人?我想应该不会的吧?
我们选择了具有美国意义的灰狗巴士——此行,试了几乎全部的美国式交通工具:在无人的火车车厢翘脚、在嘈错的长途汽车上颠簸、在空旷的地铁车站里感受大地的震颤、在国内如织的航线上悄悄素描着散漫的空姐、在前挂(自行车)后降(便于残疾人上车)的城市公交找不着北……
在等候灰狗的车站,去到侯车大厅上厕所……好家伙!烘干机跟飓风似的,手背象直升机下的大海一般倒来倒去。出得门来,竟然被打扫卫生的黑人大妈拉上的清洁栏给圈“圈”里了!她拉开后还很“幸(读第四声!)”地示意我抽用她手里的纸——还那井鶧晛鶧捰a说了一气,然后再指着抽纸……(哼,要不是FREE的呢!)我毅然决然地说了句NO!三克油!——其实,她一定不知道我刚被大风吹了吧!她那会的表情让我读到一种“奇怪”。
灰狗上体验网速,虽然让我吃惊于竟然在这样的移动中可以上网,但谁说美国网快来着?!汽车上那几个无拘无束的小黑孩,他们复杂的头发让我想到“辫帅”三字以及古利特。一路之上这成片成片的小树林,俺们那70年代也都是这样的吧?在greyhound上关注西班牙与克罗地亚,意大利好运!
费城那唐人街让人恍惚穿越,也让我打消了几许移民的念头。那些个老华侨们,可能一生都不曾走出过这里,每天只是颤巍巍地在这样的几个街区穿行,买菜——回家——做饭,这是他们一生的浓缩?
逃票?是真的!但真的不能怪我们这些曾经的红小兵!费城地铁没买票,主要是问了一路楞是没问明白在哪买!哎!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是多五垠n啊!这一点在后边的亚特兰大有了“切肤之痛”!
坐在费城火车站长长的长条椅子上,感觉到象滞留教堂一样的忏悔,默默滴……(而当真正走进纽约的著名三一教堂,发现还有椅背上放圣经的长条隔板才是正规的教堂,可,静静地躺在那里的《圣经》,是新约全书还是旧约全书?)
在自由钟,这里竟然在标榜达赖与曼德拉到访的相片,这不是拉郎配吗?关系大吗?简直是关公战秦琼!于是,我没再有兴趣去找寻尼古拉斯《国家宝藏》的影子(管他当时是怎五I着这�个“筒子”在这个院子里跑来跑去的呢),反正“自由宣言”已经买了(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怎仇熊M可以买卖?),我把相机对向了后院那个与天真小童组成一框的伸手指向前方的雕塑,管他是富兰克林、华盛顿还是谁。从那个船形帽子,我管他就叫拿破仑了!谁让他们把那些个没关系的人放一起的。
这让我一下子把思绪回到了中国——咱这两年不也开始发布他们的人权纪录了吗?就得这样,给他们上上课!再不就让葛优来,教他们“为人民服务”!徐老师,中不中?
我觉着吧,在标榜自己国家自由的费城,这般地胡思乱想着,是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儿!让想象,来得更猛烈些吧——这事儿让人家俄罗斯来喊,就更有那中@点点意思了!加油,普京!赶明儿把这个“Chestnut St.”咱也给他改成“普京路”!用赵本山老师的话来说:爱咋地咋地!
游啊游啊游 《美国日记》
相关阅读: 美国热门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