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迎春行

洋球场上出洋相

9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98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中国的每一座球场都备有球童。球童们对前来打球又摸不清底细的客人一概以“总”称之,某总某总叫得很溜;从跨国公司董事长到小店小厂的东主个个都不得罪。放眼四望,漫山遍野打球的人个个都是老总,未免觉得有几分滑稽。不过,有球童照顾与没球童照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运动方式。倘若被人照顾惯了,一旦离开球童,还真有点狼狈。

 

  

    记得多年前第一次去美国打球就出过洋相。那次入住的酒店拥有两座18洞的球场,

 

 

  睡房的阳台正对着一号发球台。我兴冲冲地跑下楼去找管理员订场,顺便问道:“你可不可以为我配一个球童?”

  

    管理员抬起头来用审视的、略带狡碍渐堨决n着我,仿佛在琢磨我是开个玩笑或是郑重其事。“我可以试试。”他说:“不过,我想这里是找不到球童的。”

  

    他那目光和揶揄的口气令我觉得自讨没趣。

  

    有人把美国球场不设球童归结于劳动成本高昂,看上去又不似如此。美国是富豪满地跑的国度。有资料显示,美国拥有1,000万美元以上净流动资产(大致可理解为现金)的富豪达75万人,这些人请个球童不过是一笔小小的花费。我感到,美国球场不设球童关乎他们对高尔夫运动的理解。

  

    这次去美国已然知道规矩。租到球车,自己先把球包系牢,再去检视车上装备。车前挂着两个沙壶,车后竖着一支沙耙;如有需要,再向管理员借用一条毛巾。在中国这些属于球童的工具,现在轮到自己打点上阵。

  

    在美国打球比在中国消耗体力。一面打球,还要一面用沙壶为草痕补沙,用沙耙把沙池抹平,用工具把果岭修复,用毛巾把球擦净……再加上拿球杆和到处找球杆套子,一时手忙脚乱。倘若和别人编为一组,难免当众出洋相。

  

    在以劳动为荣的社会主义处处有人伺候,但在以不劳而获著称的资本主义却要亲自动手──此现象在中西方文化比较中有悖常识,不由得令人纳闷。在中国打球,似乎定义为一种高级享受。而在老美看来,打球就是打球,并无任何附加意义,包括补沙痕、耙沙池、修果岭、找球杆套子都是运动的一部分,除非你是大腕选手参加职业比赛需要有人跟包,其他人当然一概DIY(自已动手)!

  

    一次与老美同组打球,走下果岭时心中回味着刚才的推杆路线,无意识地把推杆向后一递。这是中国式的习惯动作,身后自有球童来接,不料却传来一句英语:“这是干什么?”

  

    忽然发觉自己搞错时空,不由人脸上一阵发烧……

 
正文完
点击添加福利官
$200 出行大礼包
post-qrcode
澳新春日漫步
 
Meijia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09-08-20上传,共计982字。
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