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98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圣保罗是世界第四大城市,工商业城市的特征明显,所有的城市形态从中观到微观皆缘于是,在我表面化的理解就是通常这样的城市在视觉上都不够“美”,旧迹斑斑或是藏污纳垢,甚至多会有黑乎乎、脏兮兮的感受。这样的城市如果不经过某种强烈的转型,它大概就一直光鲜漂亮不起来。旧年看美国芝加哥,它在上世纪90年代是由传统工业城市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全球城市中心终究悦目鲜亮起来,与外围老工业城市的残留面貌恰成一种历史的参差映照。
不过这种直观上不甚符合“审美”要求的城市,却往往是城市化发展充分、多元、复杂、包容的综合城市体。各种城市形态在这里都能无断裂地找到。不像某些看来美观宜人的城市,可能仅仅是某一种形态的小样本。大城市的实在用处是吸纳人口、养活人口的能力,这代表的是有限土地尽可能多地增加产出,提供就业。圣保罗正是这样一座包罗万象的城市,它有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已超过1500万。
对圣保罗其实只算路过。停留的时间短,看得粗略,对其城市文化的丰富性未有深度触及。从观感上这城市给人的最大印象是随意,风格恰似巴西人酷爱的桑巴舞一样。它的确看起来有些随兴而至,不求谨饬,给人不太安全的感觉,又似乎充斥着漫漶松弛且相安无事的群体关系。
涂鸦无处不在,即便是高楼的外墙也分楼层涂上了“鬼画符”。街道及绿地上的垃圾触目可见,并不能觉出有即需清扫的压力与必要。城市分布着不同层次的住屋,据说贫民窟多达2000多处。贫民窟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现象,在这里,它是一些自成格局、甚而“自生自灭”的城市生活“部落”,是社会管理体系里的“飞地”,内里已有成形的自治,政府多半插手不得。外人若擅入则危险万分。政府如欲对贫民窟改造拆迁,也需向其“头领”讲数,难度可想而知。如是看多半政府在此问题上会选择消极观望。从所见比比皆是、层叠堆砌的贫民窟图景看,并不曾有明显被改造的迹象。城市面貌的某些“破败”之处及贫民窟的间杂锲入,也没有觉出政府有力求改善的欲望与意志。似乎没有人关心城市景观需要有吸引眼球、满足心态的“荣耀”之需,因而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形象工程”。总之,一切随意。
倒是街道常见一种气质十分清丽的蓝紫色花树让人欢喜。我后来知道那叫蓝花楹,原产巴西,目属紫葳科。这种树散植街道各处,并不强求整街的行列划一,有时孤芳一隅,看来仿佛野生的一般。那种随处点染、抬眼喜见的情景,细想却是散漫得有些世外意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