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90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大城市。这个世界上也有很多喜欢到处走走的人。我就是这样的人–如果没有家庭,我愿意一年换一个住的城市。但这次不一样,这次有点不好玩,带着三岁的儿子,即便在纽约,也觉得没劲。不象年轻的时候,在伦敦住过四个月,在四川成都住过四个月,每个周末,就在地图上画个圈,一路走一路看。现在,在纽约的日子,仅仅是在家周围几个街区活动,被我称为“我和儿子的三步曲(散步区)”,或者称为"my private new york",北至125街(再往北就是harlem的腹地),南至116街(哥伦比亚大学校门),西至riverside park,东至morningside park。这块天地,是哥伦比亚大学保安的势力范围,相对比较安全。我住在121街amsterdam街。
在这个散步区里,有很多的老房子。每个老房子,外墙面总有点装饰。消防梯也是少不了的。消防梯布在房子外面,有种几何的美。所以有时候就拍拍老房子。
在这个散步区里,最有名的,怕是哥伦比亚大学了。儿子几乎每天晚上要去散步,先到法学院的底楼,看看有没有活动剩下的免费pizza。然后从楼上的出口出去,就到了天桥上,有个大草坪和好几个雕塑。儿子喜欢在草坪周围的水泥围栏上跑步,绕着圈跑,然后突然跳到草地里。法学院的雕塑看不懂,好像是个怪人征服了个怪马。草坪中间的那个高高的铜圈还挺美。草坪边上一个铜人站在另一个铜人的肩膀上。另外还有两个大屁股,四人合力,可以转底座,给雕塑改方向。
第五大道是我们各位同学向往购物的地方,于是大家解散,分头去找自己喜欢的购物场所。
解散的地方刚好的圣派萃克教堂,我还是喜欢有点文化味道的地方,所以进去转了一圈。
教堂基本是哥特风格的,高大的柱子,装饰着彩色玻璃,人也不少。
因为是临时决定解散自由活动,根本就没有想可以去哪儿,不过三个小时的时间应该可以去大都会转转了吧。手上没有地图,最省事儿的办法是打出租车。第五大道是往上城方向的单行路,我站在马路右侧伸手,可出租车即使是空驶也不停车,心想怪了,这里也拒载?最后还是一辆出租在路中间停下叫我上车。司机带着浓重的外国口音,说明要去大都会博物馆,他说不算远。于是问为什么打不到车,这位洪都拉斯籍的哥告诉我:你打车要站到路的左边去,这样停车上人不会影响后边的车。天哪,真是怪了。问他哪里可以买到纽约地图?热心的司机从手套盒里拿出一本册子,说第一次来纽约,送给你了。一看竟然是一本官方出版的纽约导游图,急时雨啊!而这本导游图在我第二次去纽约的时候依然起来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大教会博物馆的正门在装修,围在布幔,有相当部分的展厅是不允许拍照的。一想自己人生地不熟,还是规矩一些好,只在兵器馆里照了两张照片。
在这里最深的印象是进到了一个小音乐厅,里边一位穿着古希腊服装的少女一边弹着竖琴一边唱歌,大约三十来人坐在下边听。我悄悄地走进去坐在最后一排,因为我的时间真是有限,但还是听了差不多十五分钟的样子。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天籁之音,这样纯美的声音让人感动得想落泪。
楼下的大厅里好像正在准备举办一个什么活动,一群人正在布置着餐桌。
离开大都会前,到问询处问该如何去中央火车站,这是我马上可以想到要去的地方。考虑出租车还是比较贵,偿试一下公车也不错。我手里没有硬币,公交车司机竟然等着我拿十美元找卖报人换了十个一美元硬币,投进去两美元。自己感觉真是过意不去,整个过程车上的所有人都在等着,即没有人催也没有人给我不好看的脸色,真是有素质!
公车路过中央公园,看到门口停着马车,想着如果再有点儿时间就好了。
一位五十多岁的白人妇女叫我坐在她旁边,问我是第一次来纽约吧!我说是,告诉她要去中央火车站,她说不算远,而且告诉我要看横向的路牌,想下车前按一个提醒铃,司机就会在下一个街口停车。坐车到43街附近。
麦迪逊大道,这个行业向往的地方啊!于是走了两个Block。
终于找了中央火车站。站在大厅里看着来往的人流,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
这座建筑看上去眼熟,仔细一看竟然是纽约图书馆,一定要进去看看。
门前的保安走过来告诉我已经关门了,我说我只在纽约呆半天,明天就要离开了,能不能让我进大厅拍张照片。本来是想说了试试,不想人家竟然答应得极爽快,在我拍照后还帮我拍了一张照片。
赶到帝国大厦下边与同伴会面,他们每个人手上都大大小小提了不少的袋子,只有我的手上是空的。
近四个小时的纽约自由行感觉真好,一方面在此之前还没有独自一人在国外的城市里逛过,同时觉得语言还够用,还能出来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