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4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车上颠簸了四、五个小时,快到目的地时,导游说大瀑布那边有雨是很正常的。为什么呢?难道因为那儿的水气太多,空气中的含水量太大的关系吗?车窗外阴云密布,朔风劲吹,雨随风势正在肆虐猖狂。忽然,导游手指着远处的一个地方,对我们说:“那个烟雾腾腾的地方,就是尼亚加拉大瀑布!”
这时,大家的心都七上八下的,谁都想亲眼看看这个闻名世界的大瀑布究竟是怎么个模样。下车后,导游先把我们带到一个地方,随着步步逼近一个悬崖,终于有一小片瀑布映入了我们的眼帘。那是从一个侧面远望过去的,说实话并不怎么样,一点也不惊心动魄,也没有摄人魂魄的气势。这时风大雨豪,我们又没雨衣,只得两人撑着一把伞,顶着狂风尽量不让伞吹喇叭,硬着头皮一步步挨到悬崖边去探视一下被水雾笼罩着的马蹄形山凹内的真相。可是因为视角实在太偏了,虽然看到了一些喷珠溅玉的瀑布,却并不感到满足。
可不久我们就被导游带到了一个高耸的了望塔里,这个塔楼的位置既高,角度又好,站在塔顶的观景廊内隔着玻璃可以清楚地看到尼亚加拉三大瀑布的全景:平直的美国瀑布、新娘面纱瀑布、加拿大的马蹄形瀑布尽收眼底。在这儿拍照摄象还不怕雨水淋湿镜头。从我们站的位置望过去,尽管是平视的,但因为全景在望,气势宏大,那种拉棉搓絮万马奔腾的气势还是很有震撼力的。在人们哇哇的叫声中,每个人的心里不由得升起了一种果然壮观的赞叹。远处有一座横跨大河两岸的彩虹桥,桥中央有一条分界线,两边各竖着一面枫叶旗与一面星条旗。下面滔滔的河水中挂着枫叶旗或星条旗的游船你来我往互不干涉,彼此擦肩而过时船上的人都会频频挥手致意。
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水源来自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一万多年前伊利湖的湖水经尼亚加拉河流入安大略湖时落差高达100多米。1678年法国传教士亨尼平来此传教发现了这个奇迹,称它为世间“绝无仅有的美”。回去后他把自己的见闻记录下来传诸于世,欧洲人才知道原来还有这幺一个人间胜景,于是纷纷前来一睹为快。在尼亚加拉河的巨滔常年累月的冲击下,悬崖下部松软的页岩与沙质岩层被冲垮掏空后,上面抗侵蚀力极强的白云岩失去了支撑也逐渐崩塌,造成了悬崖步步后退的局面,中间部分还塌得更多一些,于是便形成了宽度达675米的马蹄形悬崖。在朝后退的过程中,悬崖的高度也在逐渐变低,现在瀑布冲下来的落差尚有56米。按照1842年至1927年每年平均后退1.02米的速度,大约五万年以后,瀑布将退到河流上游处的伊利湖边,落差归于零,瀑布也就消失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加两国花费巨资采取控制水流、用混凝土加固岩壁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瀑布后退的速度被控制在每年不到3厘米的范围内,以便使这个人间奇景能够长留人间,让子孙后代也能欣赏它。
最激动人心的体验莫过于让我们乘上一条“雾中少女号”游船,从了望塔底下开出去,在尼亚加拉河中任凭浪打船摇、风吹雨打毫不畏惧地朝三大瀑布勇敢地慢慢逼近过去。这时站在甲板上的游客每人都裹着一件透明塑料雨衣,双手与身子紧紧抓靠着船栏,在狂风大雨、飞瀑疾射的水花与打上船来的水浪中像醉鬼似的,狂喜地痴痴呆呆,个个都像着了魔一般。驾船的水手特意把船横在美国瀑布与新娘面纱瀑布前停留许久,让游客们尽情地拍照留念。然后再把船朝前开到加拿大一边的马蹄形瀑布前,尽量地让船朝前靠,让喧嚣着汹涌奔腾而下的瀑布眼睁睁地就在我们面前稀里哗啦冲落到河里!这是何等刺激、令人目瞪口呆的场面!驾船人似乎摸透了游客们的心思故意在这个与马蹄形瀑布零距离接触的地方磨磨磳磳,让大家痛快淋漓、尽兴尽意地畅饮这杯上天赐于的美酒。这时,我们的鞋全湿了,眉眼鼻尖及雨衣上水珠直流,不知到底是雨水、河水呢、还是飞溅过来的瀑布水珠!只觉得无穷无尽的水从天上哗哗倾泻下来,满耳都是雷鸣般的水声,四周围全是水花、水珠、水浪、水……